【会议报道】高数教研室召开应用型数学类课程教学团队首次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7-11-06 |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2017年11月4日,经济与贸易学院高数教研室教改项目《应用型数学类课程教学团队》首次建设研讨会召开。高数教研室主任徐应祥、副主任郭游瑞,以及何穗智、王茂玲、任阿娟、赵志琴、周国军、覃树仁等老师出席会议。会议由高数教研室秘书陈佳莉老师主持。
图:高数教研室教改项目《应用型数学类课程教学团队》首次建设研讨会召开
会初,何穗智副教授首先就自己从2005年在新华学院的执教经历讲起,总结了自己多年来在医工类专业讲授数学类课程的经验。他认为,数学类基础课程应该从实际案例出发,例如,医学类学生的高数课可以结合医学统计领域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以加深学生的认识。接着,何穗智老师还展示了课程视频录像,以作探讨和交流。最后,他阐述了自己在编书和科研方面的规划,除了执行好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医用高等数学》的编写任务(2018年出版),还将重点做好与其他单位合作的重大课题研究,并计划帮助教研室青年教师参加授课比赛以及进行科研指导。
图:何穗智副教授展示高数课程的视频教学
会上,任阿娟老师分享了参加全国教师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暨互联网资源获取高级研修班的经历,向大家展示高效制作PPT和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微课视频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并就课堂教学引进“启课程”和未来教学团队的建设方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茂玲老师讲述了参加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经济数学研究分会第十二次年会的经历,分享了各位专家报告的材料,并提出在新工科背景下,我们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应该牢牢抓住时代特点,启用“互联网+”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周国军老师就科研和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采用视频教学改革的近况,以及自己在交叉学科教学中的收获。覃树仁老师从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角度出发,认为数学应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素养熏陶,他以在课堂上的实物展示《用一片橡胶树的叶子演示求曲边梯形面积》例子,说明学生对于此类案例十分感兴趣,有较大的学习热情,认为在数学类课程的教改中,可以适当引进生活的例子,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紧接着,赵志琴老师分享自己今年在美国拿撒勒大学的访学经历,从学习、生活以及活动等方面作了工作汇报。在拿撒勒大学,赵志琴老师申请观摩了数学专业的课程,主要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和《基础统计学》三门课程。在课堂上,她感受到了中美教育模式的差异,如美国学校注重小班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教学氛围比较自由宽松,学生随时可以向教师提问;而我们的课堂主要以老师讲为主,讲课内容较为细致,灌输内容较多,老师一般不愿意学生在课堂上打断提问,而是希望课间解决。美国的上课方式和我们的教学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鼓励式教育。在课程考核中,美国大学通常一门课程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包括作业、测验、其中和期末考试、学术报告,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较少。在考核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会规定每次交作业的时间,抄袭及迟交都是不允许的,使得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全力以赴来获得学分等。赵志琴老师提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教改或许无法完全依照美国大学的模式,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加强互动以及鼓励式教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并且在未来应用型数学类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中这也需要不断地去推进。
图:赵志琴老师就美国拿撒勒大学访学经历作工作汇报
研讨会尾声,高数教研室主任徐应祥副教授对各位老师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和衷心感谢,并进行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在教学工作方面,高数教研室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方案,积极申请教学改革项目,并且已经启动教学改革计划、进行教学改革项目实践,在数学建模竞赛和授课竞赛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科研申报方面,教研室老师在省校级的重点课程和教学团队等项目中不断探索,积极申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研室目前拥有3名副教授、6名讲师、1名助教,其中含2名博士,教研室将不断引进“双百”人才和教学名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中,徐应祥主任作出进一步部署,他希望总结各位老师的经验修订教材,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MOOC、微课等),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计划,建设应用型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团队。
图:徐应祥主任进行总结性发言
经济与贸易学院 高数教研室 供稿
文/陈佳莉
图/ 陈佳莉
编辑/唐晓娜、杨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