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经济与贸易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春暖花开
捕捉校园的美好
学习党史铭初心,践行使命开新局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Ronald Anderson教授莅临讲学
经贸学子军训风采
经贸学院银行实验室
你现在的位置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 教学教务 > 学术科研 > 正文

【学者讲坛】陈广汉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整合与产业发展逻辑和趋势

发布日期:2023-05-24 |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12月24日下午,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专业首席教授陈广汉,应邀为经济与贸易学院师生作了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整合与产业发展逻辑和趋势”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方建国副教授主持,经济学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聆听了讲座。

 

1:方建国副院长主持

2:讲座现场

首先,陈广汉教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从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经济体量较大。2019年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人均GDP高达16.19万元,按照国内的收入等级划分标准,粤港澳大湾区属于典型高收入地区,同时也赶超了国外众多独立经济体的收入水平。然而,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仅有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四市高于平均线,可见,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

3:陈广汉教授开讲

稍后,陈教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两极”发展格局。沿着“广州-佛山-东莞-深圳-香港”的路线形成了“S”型经济发展轴线,广佛都市圈和深港都市圈这两个区域中心,构成了发展轴线的“两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东岸地区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大湾区发展标志性成就,珠三角区域经济从双轴线向单轴线、三个核心城市的两极格局演变。

接着,陈教授全面、深入剖析以上格局形成的原因。通过改革开放、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三个视角以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寻格局演变的根源。第一,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先行区珠三角带来了制度创新优势,特别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热土,在特区建立之初,中央在税收、财政、外汇管理等方面给了一些特殊政策。正是这种政策和体制优势为深圳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有利保障。第二,比较优势对城市间的产业分工起到了决定作用。由于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及国际形势的影响,港澳地区根据自身优势,选择以发展服务业为主,将制造业逐渐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内地城市转移,慢慢形成了如今的“前村后店”产业分工格局。第三,某种程度上区位优势决定产业集聚的深度和广度。运输成本和规模经济是现代产业集聚或转移的基本原因,与隔江相望的珠海相比,港澳资本及外资更愿意进入毗邻的深圳地区,这也是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进而也揭示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必要性。

最后,陈教授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规划,解读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3.0版”。此版本主要包括“五大战略定位”和“两步走发展目标”,即2020年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2035年,国际一流湾区将全面建成。

讲座现场,我院师生踊跃提问,陈广汉教授一一作了详细解答,气氛异常热烈!

4:学生提问

5:陈广汉教授耐心答疑

通过此次讲座,广大师生开阔了视野,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粤港湾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了解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格局演变的内在动因。这不仅丰富了我院师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提升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专业指导。

6:陈广汉教授和经贸学院与会教师合影留念

/张才华

/中大新华记者站 杨毓杰 彭依婷

初审/邹冰晶

复审/潘怡吉

编辑/欧阳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