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经济与贸易学院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春暖花开
捕捉校园的美好
学习党史铭初心,践行使命开新局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Ronald Anderson教授莅临讲学
经贸学子军训风采
经贸学院银行实验室
你现在的位置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 学生园地 > 学生活动 > 正文

迎新特辑-专业介绍篇①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发布日期:2022-09-08 |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立于2006年,2010年通过学位授予专业评审。专业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培养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需要,有理想信念、有奋斗精神、有健全人格、有社会责任感,同时拥有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专业现有教师22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过硬,教研成果较突出,服务社会能力强。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公共管理”等项目为契机,加快教改科研工作,强化项目建设内涵,形成了适应国际经贸发展新形势和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特色专业新格局。

办学特色

创新型:理论前沿教学与实操前沿教学一体的前沿创新教学特色,青年教师协同发展,教学科研百花齐放。依托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公共管理,专业青年教师申请公共管理特色子项目的立项,丰硕了教学科研成果。

应用型:全面构建理论与多层次实践课程并重的教学体系:创建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跨境电商直播实验平台等实训体系,开展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专业各项国家级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教师与学生合作发表论文,以研促学。

复合型:与国际名校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等交流合作,以举办讲座、教授进课堂,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与知名外贸企业校企合作,形成了校企互动的就业指导和实习实践,开拓毕业生国际视野和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发展需求,创新驱动高质量就业,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和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和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言,熟练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6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16学分,实践教学33.5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13.5学分。实验实践教学占总学分28.8%。

所培养的毕业生要达到以下各个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

1.素质要求

1.1 思想道德素质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富于进取,具有团队意识。

1.2 文化素质

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掌握自然科学常识,紧跟科技发展动态,对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1.3 身心素质

具备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自觉养成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同时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和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适

1.4 专业素质

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发展动态,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贸政策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知识,掌握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操作技巧,具备从事经济贸易理论研究或商务活动的专业技能。

2.知识要求

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工具性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等。

第一,基础性知识。接受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扎实掌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专业性知识。了解从事国内外经济与贸易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惯例,掌握国内外经济与贸易活动 专门知识的基本原理,熟悉商务活动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以及商务文书的中外文写作规范。

第三,工具性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学术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 关知识。

第四,通识性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人类文明 发展和世界优秀思想文化,掌握科学常识和现代科技发展趋势。

3.能力要求

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为系统的能力结构,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第一,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等高效的渠道和途径获取新知识,具备自我学习知识、自我消化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

第二,运用知识的能力。具备问题意识,善于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创新思维的能力。超越陈规,知难而进,学会独立思考、积极进取探索,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不断推进思想进步和实践发展。

第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兴趣,自觉尊重和理解包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及风俗差异,厚植家国情怀的同时开拓国际视野,在读、说、听、写、译等各个方面熟练掌握1门外语。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强调学生专业复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等应用能力的培养。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实务、国际结算、单证与信函、国际商法等。

应用型课程:国际贸易操作(上机实验)、跨境电子商务实务、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力、写作、阅读)、国际金融学、计量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结算、单证与信函、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服务贸易、证券投资实务、商务沟通与礼仪、报检与报关实务、国际物流实务。

专业创新课程:跨境电子商务实务、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力、写作、阅读)、国际贸易实操(上机实验)、国际商务谈判(含实践模拟)、国际物流实务、证券投资实务(含交易模拟)、国际贸易前沿等。

师资队伍

本专业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建设措施,现阶段已打造一支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更加合理,精于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兼备,以及具有良好的师德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由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袁持平教授和副院长吴喜龄副教授协同领导,袁持平教授担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任,廖倩讲师担任专业副主任。袁持平教授在本专业学术造诣高深,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袁持平教授和吴喜龄副教授的领导下,专任教师21名,外聘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队伍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9人,助教8人;拥有博士学位的3人,在读博士6人,其余老师均都拥有硕士学位;入选学校百名骨干教师计划的教师5人,入选博研计划1人,境外留学、访学经历教师8人;双师型教师8人(具有企业外贸经验);所有的教师都拥有国际贸易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能满足本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南粤优秀教师1人,东莞优秀教师1人,参加学校授课、说课大赛获奖教师5人。

教育教学成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9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验收,经贸学院共享金融职业技能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过省级验收,5项省级教学改革通过验收或立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通过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成功申请教育部1+X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职业技能认证(中级)考试资格;袁持平教授主持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公共管理》支撑国贸专业教师立项科研项目10余项,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学科专业竞赛国赛省赛400余人次获奖,其中包括第十六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等殊荣。

优秀毕业学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多元化,专业培养与就业技能契合度高。截止2022年6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多名毕业生,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近三年本专业就业率接近90%,其中2019届和2020届学生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就业质量逐年提升。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61%,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1.41%;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4.45%。升学深造方面,近三年来,本专业攻读国内外研究生共35人,其中悉尼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伯明翰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占50%以上。毕业生服务社会能力强,工作表现突出,多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嘉奖,如2016届黄燕晶同学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2017届袁展业同学被评为最具爆发奖,2019届罗维佳同学服务基层就业被评为“先进个人”称号等,2018届吴泽鹏创业成功,还为师弟师妹提供就业岗位等。本专业毕业生普遍深受社会各行各业用人单位喜爱,常有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本专业恰谈实校企合作及实习基地建设,例如华奥供应链,嘉吉粮油,卡贝路(KBL)等。

 

 

初审/张小辉

复审/陈佳莉

终审/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