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专业白皮书
发布日期:2021-12-29 |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一、专业定位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专业是新兴的”互联网+”前沿专业,是伴随着金融行业互联网化应运而生的。互联网金融属于前沿新兴领域,需要懂IT技术、互联网思维和金融学的交叉型综合人才,传统的金融方向和IT技术方向人才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导致大量的人才缺口,因此互联网金融人才已经成为金融及相关行业、企业竞争的焦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现代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及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具备经济、金融、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熟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和实践,以及与线上线下业务密切相关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产品设计与创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熟练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现代互联网金融人才。学生毕业5年后,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品德高尚,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良好的互联网金融职业道德修养,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成为爱岗敬业践行者。
目标2:专业扎实,业务精湛。具有扎实的互联网金融专业知识;具有娴熟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技能,专注提升业务能力、勇于攻坚克难,成为业务精湛从业者。
目标3:理念先进,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适应互联网金融行业新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所在单位的成长和发展。
目标4:勤研善言,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与客户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能力,可促进自身能力发展和岗位提升。
三、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1 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中国精神,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1.2 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文化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特别是经济史和金融史有一定的了解。
1.3 身心素质
身体健康,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体制测试标准。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1.4 专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熟悉国家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金融理论前沿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动态。
2.知识要求
2.1 工具性知识
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写能力,随时跟进全球金融新知识及其获取知识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等。
2.2 专业知识
掌握扎实的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通晓与互联网金融专业密切相关的经济、金融、投资、风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2.3其他相关领域知识
了解其他相关领域知识,形成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的均衡知识结构。
3.能力要求
3.1 获取知识的能力
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主动接受终身教育。能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自主学习。适应互联网金融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客观情况,与时俱进。
3.2 实践应用能力
具有独立开展各种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互联网金融分析、策划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营、企业财务管理、个人理财规划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的问题,
3.3 创新创业能力
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把握金融发展的趋势,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金融问题。具有专业敏感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敢于创新。
四、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紧扣互联网金融人才定位与培养目标,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创新性互联网金融人才为主要目的。课程体系中既包含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金融类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融合数据结构、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Python程序设计等信息技术类的课程教育。在筑牢金融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目的在于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结合,与当代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宽度。
五、师资队伍
专业负责人:周开国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导,广州新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从事金融市场、公司金融等领域研究。
专业配备31人教学团队,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数4人,中级职称14人数,硕士及以上学位31人,聘请在金融机构任职的“双师型”导师4人,他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丰富的从业经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5人,36岁及以上教师16人,形成了合理的师资梯队,有效整合师资力量,发挥年轻教师的潜力,在保障学术质量的同时,又促进教师团队的发展壮大。
六、教学条件
经济与贸易学院已建成金融衍生品实验室、银行实验室,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互联网金融与我院现有金融工程、投资学、经济学等专业形成学科群,并依托我院现有的实习基地,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金融工程、投资学专业已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购买了互联网金融教学软件,依托两项省级项目(广东省教育厅《互联网金融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和三项校级项目开展教学研究。
数据更新于2022年8月30日